close

[gallery columns="1" size="full" ids="3242" orderby="rand"]

 

有人問,為何要把人分成這麼多類型,太複雜難明,單單是四大類型四大策略就夠。簡單易學。


回答:


全球有70億人,你認為用4類型就可以把人分類?用4種策略就可以幫人70億人去制約?


當然不可能。


就算現在九型人格,都被人推反認為是標籤,MBTI16型人格都有被定為不準確。


看過去心理學都一代被一代推翻了,就是因為權威、標籤。


人類圖,由RA發起,他自己不是生產者,但就把大量人定義為生產者,只因薦骨有定義。


然後就把薦骨空白的人,再分成3大類,喉輪有定義而連接所謂動力中心,就定為顯示者,沒有這連結就把所有人定義為投射者,把全空白定為反映者。


有沒有人問過這問題?為何RA只集中用薦骨內分類人,而其他中心的著色或空白就沒有類型定義?


而結果是,只用這四類型,讓很多人都想不通不明白,尤其越多中心著色,越多通道的人,越顯得複雜,根本難以運用,我自己都有3條通道及幾個類型,都以經夠複雜了。


如果有學習脈輪系統及卡巴拉,自然會明白生產者的真正意思。


同理舉一反三去看,9大能量中心,來自七輪,每個脈輪自然有它獨有的功能性,人在那能量中心的意識時,自然會成為那脈輪動機的存在方式。


 

脾中心與根中心


例如:


當人在脾中心反應時,脾中心是太陽輪,關於應變及直覺,以自己即時反應及變化去讓自己的立場成為實相,及在危機時作出防衛反應,以保護自己為重點。


如果人有這中心的通道,比如18-58, 28-38, 32-54, 44-26, 50-27, 20-57, 16-48等,自然會活在這種因防範應變的直覺反應中。


如果他們的薦骨是空白,被定義為投射者,根本無法應對,莫非只有真的在等待合適的邀請?


不可能,就算有合適的邀請讓自己薦骨熱情被觸發,一但自己意識來到脾中心的通道,一樣會化為危機及應變意識,過去在薦骨中心的熱情動力或體驗一樣會停下來,化成當下危急應變的反應,及有憤怒不滿的體驗。


如果這通道的人,當下覺知這不是投射者反應,是因為自己當下活在「脾中心: 防衛者」反應,所以動機跳進了防衛自保為基礎,反應就更快覺知這只是自己一個制約身份,而容易停下轉向別的通道。


 

情緒中心與根中心


又例如,有19-49, 39-55, 41-30通道的人,被情緒(太陽輪逃生者),及底輪的,求生者意識時,


單是把他們分類成投射者?他們一樣無法應對,還如實地把投射者放大的反應活現在這些通道而自己嚇自己。


但如果這通道的人,當下在這通道時,發現自己不是投射者,是在底輪的求生者及逃生者反應時,只不過自己被制約而活在要求生又要逃生的集體意識,就更快能醒覺。


 

意志中心的例子


又例如:


有人只有44-26通道,37-40通道,又被定義為投射者!又是要等要邀請?有幾多時就算有正確邀請讓他有動力,但轉過來回到44-2637-40, 他們原有的薦骨動力一樣散去,換來被意志中心的執行力強迫自己完成結果。


若這些通道的人,在44-26時,發覺自己原來被制約在44-26脾的防衛者及意志中心的執行者實踐者模式制約,人自然覺醒停下,發現自己真的渴求,就更有力量為自己完成,若沒有價值,就停下行動,不會為完成而完成。


其他能量中心一樣,每一個能量中心都有一個類型身份角色,你知道你當下活在這角色,是制約還是自願,自然有得選擇,停止發把它更有力量的發揮,活出自己。


如果人,因怕煩怕複雜,就不接納這些方式,選用一些簡單方式把人分類,這只會化成標籤,受苦的只有自己及身邊的人,還以為這些苦是自己類型的必然性。


而真正的類型身份,應該是讓人當下活得更自在,及自由地選擇及運用自己各種角色身份,以實現自己當下的意願。



頂輪 - 求知者 - 為知道更多!


眉心輪 - 覺悟者 - 為想通明白更多!


喉輪 - 顯示者 - 把想法整合顯示出來!


Gcenter - 存在者 - 我感故我在!


意志中心 - 實踐者 - 為實現結果而行!


薦骨中心 - 生產者/體驗者 - 以當下體驗為重心!


底輪 - 求生者 - 為生存而把自己適應配合環境!


脾中心 - 防衛者 - 為安全而防衛應變保護自己立場!


情緒中心 - 逃生者 - 先讓自己逃離現場,或情緒爆發讓他人遠離自己。


空白中心,反映者,把當下外在一切體驗即時接收即時反射活現。


就是這10種基礎類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鍾一弘 Titan 的頭像
    鍾一弘 Titan

    人類圖 生命覺醒指南

    鍾一弘 Tit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