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從字典可以看到,invitation, 除了解作邀請,還可解作引誘、吸引、暗示。而不是亞洲所謂人類圖專家直接翻譯成邀請。


更如合約法中,廣告,就是invitation to treat, 而不是offer. 就是透過廣告來引誘客人與他立約消費。

Waiting for invitation, 可以想像:

等待邀請,與等待引誘/吸引,已經是完全2個事。

等待邀請,就變得要由他人授權,才能順利行動,不經過他人頭腦的想法轉換,事情未必一定真正是自己期望而行動。

等待引誘/吸引,為何會吸引?就是空白的薦骨能量被觸動,當這薦骨能量被觸發,就有一種動力出現,人會變得有動力、信心、熱情快樂。更重要,在"吸引"來到之時,選擇權還在自己身上。(有些投射及反映都會因為聽到生命要等待邀請而變得失望迷惘,或者是因為解讀者或導師沒有解釋其原理吧。)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鍾一弘 Tit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